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不放?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本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教育论文>>阅览文章

不放?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10/4/19 15:00:12 作者:无 点击:1428次

不放?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本解读

百家湖小学   史小华

这篇课文讲述了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故        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作者将人人应该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寓于一个情与法的碰撞动人故事中,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教学人物对话时,我围绕“‘不放?’与‘放!’”让学生体会父子俩对情与法的辩论。

“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一个小孩钓鱼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有多么的喜悦?一个父亲,看见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能干该是多么自豪?然而,父亲却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矛盾冲突出现了,故事由此展开,这是情与法的交锋。围绕着“放”与“不放”,孩子和父亲进行了一场辩论。

    “为什么呀?这条鲈鱼多大呀!这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

    “现在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周围没有钓客,没有人知道的。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好一个“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样的场景我们应该见过许许多多,然而我们选择了什么呢?高林生老师有个“过马路”的例子,总是能让我们思考许多。我们更多的是在考虑“被别人看见了”会如何如何?是的,如果被交警看见了,会被罚款;如果被朋友看见了,会丢人;如果……我们所缺的不就是“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社会规定!”的自觉性吗?

当情与法碰撞时,如果我们都能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自觉地遵从法律,那我们的社会自然就文明和谐了。所以,虽然“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也许,会有一丝遗憾,一丝怀念,但他收获的一定更多。但愿我们的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也能从中明白更多,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