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浅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年级部>>一年级团队>>阅览文章

浅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0/1/19 12:46:23 作者:无 点击:882次

浅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周书华 

[内容简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伴随自学的过程,便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发展。然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非先天具有,是要求教师精心培育的。

 

有一道著名的测试题,其内容是:“一条船上,有75头牛,34头羊,问船长几岁?”有人曾在一个小学四年级班上做测验.54名学生中,只有5人说此题不能做,多数回答是41岁,其次为109岁,再次是(75+34)/2=54.5岁。

学生总认为教师出的题目是可以做的,独立思考能力被压缩了。我国目前的流行提法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法很全面,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则远远未发挥,升学的压力使学生成了反应灵敏的模仿解题机器。

     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呢?下面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肯定——唤醒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我想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伴随自学的过程,便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发展。然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非先天具有,是要求教师精心培育的。

     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到学会说话,学会走路,是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所以他们常问“为什么”。这时的他们在思考问题,有他们自己的意识。但等他上学之后,更多的情况下是以教师的、家长的意识为自己的意识,他们似乎是埋没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作为教师应首先唤醒他们这一独立思考意识。

一般学生都有惧怕的心理,害怕说错,害怕别人说他笨,害怕老师的批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肯定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经常肯定,学生便会感想感说。

二、训练——强化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           抓住时机,适时点拨。

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时机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只有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启发和点拨才会有效。这些时机可以是当学生需要以某种形式(听、读、看、摸)接受他人信息时;可以是当学生需要把自己的思想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时;也可以是需要把一种数学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时,等等。

当然,参与时机的把握。应因课而异,适当选择。

苏教版数学教材第三册有这样一道题:

根据下面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操场上爬杆的有16人,跑步的有8人,丢沙袋的有5人。

在教学中我用小黑板出示了这道题。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立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爬杆的、跑步的、丢沙袋的共有多少人?

当我问:还可以提怎样的问题时,教室里有半分钟的沉默。于是我试探性的说“爬杆的和跑步的……”这时候,立即有学生接了下去:“一共有几人”,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跑步的和丢沙袋的共有几人?

爬竿的和丢沙袋的共有几人?

爬竿的比跑步的多几人?(跑步的比爬竿的少几人?)

爬竿的比丢沙袋的多几人?(丢沙袋的比爬竿的少几人?)

跑步的比丢沙袋的多几人?(丢沙袋的比跑步的少几人?)

……

在这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对以上三个条件,学生自由组合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教师只是“稍微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前苏联教育家达尼诺夫指出:“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的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越少,那么教学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所以教师要学会艺术的点拨,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尝试。

2、           教给学生问题解决得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有它独特的方法。数学又是一门讲究“问题解决”的学科,可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思考能力发展,提高的过程。所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画图、引入符号、列表分析数据、分类、分析特殊情况、转化、类比、联想、估计和猜测、讨论等等 

教师要把这些方法的指导具体落实到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估算方法的引入。有这样一题:

字典:21元       文具盒:19元       书包:38元

问:买下列物品大概要带几十元?

字典       书包               书包       文具盒

 

在做这一题时,我先什么也没说,很多同学算出了:字典和书包共59元;书包和文具盒共57元。

我问:大概要带几十元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明白了题目的要求,并非要算出确切的得数,而只是大概一个数。这时,我启发学生想:21、19、38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接近什么数?(整十数)这下学生回答出了这题的圆满答案:

字典和书包大概60元。

书包和文具和大概60元。

学生明白了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解。但只有先教会学生方法,学生才会去用。

3、            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动脑的过程,教师的出发点应着眼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脑。训练时应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知道“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角色,而应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但喜欢数学,还要会学习数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