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南京市“十四五”课题中期检查活动在岔路学校开展。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汪璐璐副校长、黄德忠特级教师及课题核心成员共同参与,他们围绕《蕴趣交融: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新实践研究》与《指向儿童核心关切的支点式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两项课题展开汇报,江宁区教科室薛惠副主任、周华东老师进行指导,为课题研究的优化与深化指明方向。
活动中,陈城老师率先汇报《蕴趣交融: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新实践研究》。课题基于教学实践探索、学生学习现状及新课标要求提出,构建“三维六元”实践模型,以“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开展跨区域教研与市、区级专题活动,已实现课堂教学与评价形式革新,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多位教师获各级学科荣誉;同时直面评价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明确后续深化专家引领、聚焦评价优化的方向。
随后,汪璐璐副校长汇报《指向儿童核心关切的支点式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该课题为市“十三五”课题的深化升级,构建“支点课堂”教学范式与多模态学习资源系统,形成“重反馈、强联动”研究机制,课题论文发表及获奖成果丰硕,获专家高度评价并立项省级内涵发展项目;针对资源开发深度、交互性不足等问题,计划组建微团队、引入AI技术优化,后续将强化协作、完善范式、细化资源建设。
听完两项课题汇报后,周华东老师与薛惠副主任结合汇报内容,从课题规范、研究深度、成果聚焦等方面进行点评,既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扎实成效,也提出了优化建议。
周华东老师以“回归课题本质,凸显研究属性”为核心,对两项课题逐一把脉。针对《蕴趣交融: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新实践研究》课题,他强调需进一步明晰“蕴趣”与“育人”的内在关联,明确“蕴趣”是数学学科的理性之美、逻辑之韵,“趣味”应涵盖“情境趣味、成就趣味、学科趣味”三个层次,需通过文化嵌入、游戏化教学、问题驱动等路径,实现深度交融;同时建议课题目标需更聚焦,围绕“理论框架构建、路径探索、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建立”四大核心,让研究更具针对性。
对于《指向儿童核心关切的支点式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周华东老师指出,需先厘清“儿童核心关切”的内涵与分类,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儿童的真实需求,再建立“核心关切”与“资源建设”的关联,通过实证调研、资源开发、教学应用、效果评估的闭环,让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实践价值。他强调,课题汇报需避免“工作总结化”,要始终围绕核心概念,凸显“从做法到发现、从经验到理论”的研究逻辑。
薛惠副主任则从“中期报告规范”与“研究逻辑一致性”出发,提出具体改进方向。她指出,中期报告需严格遵循“研究背景—目标内容—进展成果—问题改进—后续计划”的逻辑框架,确保各板块呼应衔接;同时,要强化“话语体系一致性”,始终以课题核心概念为统领,让研究行动、阶段成果均紧扣课题本质。她肯定了百小课题团队的实践积累与成果厚度,鼓励团队按规范优化报告,让课题研究更具系统性与专业性。
此次中期检查活动,既是对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两项市“十四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检阅,更是一次专业引领。课题团队表示,将认真吸纳专家建议,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优化研究方案,聚焦核心问题、深耕实践探索,推动课题研究向更高质量迈进。未来,学校也将持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科育人理念真正落地生根,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撰稿:周畅 ; 校对:汪璐璐、周畅 ; 审核:蔡小平、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