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蓝图 相伴成长” 师徒结对暨微团队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25/10/15 16:02:24
作者:周畅
点击:15次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专业成长互助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围绕 “共绘蓝图 相伴成长” 主题,分阶段开展师徒结对暨微团队组建系列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全体师徒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教学相长的新征程。
9 月 28 日,学校在二楼会议室开展师徒签约活动,前期学校各学科领军教师确定了各自的研究主题(如 “单元整体教学”“认知进阶图” 等),以在线表单的形式供青年教师自主了解、选择。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兴趣与成长需求,挑选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进而加入对应微团队、确定师父。签约现场,师徒双方共同签署《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后续成长方向,初步制定团队目标。随后,师徒按微团队分组,在会议室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各团队开启协作的温馨瞬间。
10 月 13 日上午第三、四节课,学校在阶梯教室隆重举行了师徒结对暨微团队启动仪式。吴鉴勉、李宁两位老师担任主持人,蔡小平书记、张勇校长及全体师徒参加了此次活动,现场气氛庄重、热烈。
活动在充满力量感的主持人开场中拉开帷幕。主持人阐释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内涵,强调了构建师徒微团队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并对所有到场团队成员表示了诚挚的欢迎。
随后的 “团队介绍” 环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汪洁、汪林钰、尚卉、曹嘉馨、肖楠、焦阳、江琦、郑思妍、于静怡、李睿琪、徐翀、李娇、黄楠岚、余舒萱、赵晨雨、赵蔚、马嘉豪、王维、秦友好、孙代君、倪智鹏、韦奇、李宁等依次上台,介绍各自团队的名称、成员构成及聚焦的研究主题,同时阐述团队未来的成长小目标,充分展现出各团队清晰的规划与蓬勃的朝气。
在温馨的 “颁发共读书籍” 环节,秦友好、江琦、李睿琪、王维、孙代君、韦奇等微团队代表依次上台。蔡小平书记亲自为各位代表颁发了共读书籍,并合影留念,期待通过共读共享,夯实团队的理论基础,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紧接着,张勇校长就微团队的研究任务作了明确指示。他指出,微团队建设首先应聚焦一个核心:开展 “真实、深入、可持续” 的教学研究。要求各团队围绕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等具体主题,摒弃形式化组合,致力于集体智慧的实质协作与共创。其次,必须明确两项职责:充分发挥师父的 “引领作用” 与徒弟的 “主体作用”。师父作为领衔人,需负责方向引领、过程指导和成果把关;徒弟作为团队主体,则应主动投入、积极实践,在研究与合作中获得提升。最后,要落实三类成果:做到过程留痕、资源成型、能力进阶。各团队需通过课堂实录、研究纪要等方式记录成长轨迹,形成至少一份可推广的教学资源,并确保每位成员在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上获得可见的提升。
张校长指出,“教育不是孤军奋战,成长需要结伴同行”。学校期望所有微团队能以问题为导向、课堂为阵地、成果为标志,开展真研究,实现真成长,让 23 支微团队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 23 支主力军。隆重的 “颁发聘书” 环节将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方婷、黄德忠、姜雯艳、夏玥然等微团队师父代表依次上台,从张勇校长手中庄重地接过了《微团队指导教师聘书》。这份聘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活动还特别设置 “专业赋能” 环节。汪璐璐副校长为全体师徒带来题为《一线教师成长的 “两径十法”》的专题讲座。她以 “给公办教师最大的福利是什么” 这一问题开篇,提出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是学校能赋予教师最宝贵的财富”。讲座中,她指出教师成长的双重路径 —— 向外借力与向内求索,并巧妙引用鲍鹏山教授在《好的教育》一书中提出的 “兴观群怨” 四大素养,作为阐释教师专业成长核心维度的框架。
“兴”:做有情怀的教师,心怀热爱、不忘初心。汪校长结合自身二十多年从教经历,动情分享如何通过 “不忘初心” 这一向内求索的方法,让日常教学 “能量满满”。从为学生购买小奖品到在家中举办读书会,她认为,对教育和学生的深沉热爱,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受幸福的原动力。
“观”:观察洞察,主题阅读。在 “观” 的层面,她强调 “主题阅读” 的重要性,鼓励教师通过系统化、带问题的深度阅读,成为某一领域的 “小专家”,进而提升教学洞察力与判断力。
“群”:群体意识,借力成长。谈及 “群”,汪校长提倡教师具备群体意识,积极 “参与课题”,融入学校 “大树” 般的集体。她指出,在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和专家引领下,教师能更高效地产出研究成果,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怨”:怨而有度,批判成长。最后,在 “怨” 的层面,她并非鼓励抱怨,而是倡导建设性的 “批判精神”。通过 “逆境三问”——“今日是否用心备课?是否关爱学生?是否有所阅读思考?”(补充标点,使问句更清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保持独立思考与反思能力,将每一次挑战转化为终身成长的契机。
汪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念与鲜活的教育故事相结合,希望百小每一位教师都能在 “兴观群怨” 的引领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共同谱写百小更美好的明天。
最后,蔡小平书记为本次活动作总结讲话。他以 “感动”“感触” 与 “期望” 为核心展开,首先分享了内心的 “感动”:既感动于学校各科室将培养 “好老师” 视作建设 “好学校” 的关键,为教师队伍建设倾注心血、用心策划;也感动于以汪校长为代表的优秀教师,他们身体力行,在身边持续发挥引领与感召作用,成为百小最宝贵的财富。谈及 “感触”,蔡书记重点聚焦本年度 “青蓝工程” 的创新实践。他指出,这项活动已从传统的 “一师一徒” 模式,演进为更具活力的 “微团队” 形式。这种 “老师亦是徒弟” 的捆绑式成长,让团队成员得以目标同向、锚定课题、共同探索,实现了从 “自主自发” 到 “有目标锚点” 的升华,也让 “众人行远” 的价值真正落地。在讲话的最后部分,蔡书记向全体师徒提出殷切 “期望”。他希望师父们能不吝赐教、不厌其烦,在繁忙的工作中传递教育薪火;同时期望徒弟们主动请教、心怀感恩,用自身的快速成长作为对师父最好的回报。
随后在现场,数学特级教师黄德忠作为师父代表的一席朴实发言,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展现了我校骨干教师深厚的责任担当与育人情怀。黄特分享了一个动人的细节:在接到组建微团队的任务后,因白天忙于教学与照料住院的家人,他在凌晨三点多便开始工作。他不仅连夜重温了专业书籍并推荐给团队成员,更用心地为自己的团队取名、拟定口号、设计团队徽标,一直忙碌到清晨。从凌晨三点到日出,黄老师用行动诠释了 “师父” 二字的重量 —— 它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倾囊相授的承诺与不辞辛劳的奉献。这份始于深夜的用心,正是百小 “青蓝工程” 最生动的注脚,也让 “众人行远” 的团队精神变得更加具体而温暖。
此次 “共绘蓝图相伴成长” 师徒结对微团队启动仪式的成功举行,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我校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各师徒微团队必将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共同描绘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崭新蓝图。

撰稿:何雨亭 ;摄影:王思雨、谢琦 ; 校对:汪璐璐、周畅 ; 审核:蔡小平、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