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学习历程可视化理念指引下的生态结构化教学研究”在百家湖小学圆满举行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阅览文章

“学习历程可视化理念指引下的生态结构化教学研究”在百家湖小学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1/3/26 13:38:12 作者:教务处 点击:1061次

“学习历程可视化理念指引下的生态结构化教学研究”在百家湖小学圆满举行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区青年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江宁区小学数学开展了以“学习历程可视化”为主题的研究。3月25日上午,江宁区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百家湖小学如期举行,全区近百位老师莅临现场观摩。

思想碰撞,精彩课堂

首先,第一节课由王军老师执教《图形与面积的再认识》一课。王老师将零散的知识“统整”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他以例题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会变化吗”,在带着学生们探索并得到结论“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可能变化”之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图形面积一定时周长是如何变化的。王老师适时地小结和引导,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图形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画图、举例、推理、比较、测量。王老师的这节课另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王老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意识,在课后还能带给孩子思考和启发。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老师让位,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在体验和交流。

接着,第二节课由夏凌霜老师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夏老师通过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已有经验,在学生画出三角形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发现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3个顶点、3个角、3条线段。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夏老师巧妙地运用试一试的教学,结合视频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受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其实就是三个顶点在同一直线上。在“围”三角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整节课,夏老师都注意学生体验中知识的内化,并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夏老师能及时提炼,基于学生生成触发知识的生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夏老师的板书也让人眼前一亮,在整节课的最后,夏老师和孩子回顾总结,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板书也形成了一副漂亮的思维导图。

第三节课由王昕璐老师执教《认识图形》。在这一节课中,王老师创设了帮助黑猫警长抓小偷的情境,让学生们尝试在纸上留下嫌疑犯的“脚印”。学生们在画出图形后,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和比较,初步感知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在介绍图形特点时,王老师由扶到放,在她引导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介绍自己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她让孩子们用钉子板围出图形,进一步感知圆形和其他图形的区别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描、看、摸”等活动充分感受了不同图形的特征,王老师的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她帮助孩子从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到建立了对这些图形的初步表象,让孩子能识别图形,在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表面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以支点组结构,敞亮学习历程

在三节课之后,我校陈城主任围绕这三节课的教学展开了精彩的讲座。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我校一直倡导的“支点式教学”的理念。

陈主任以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举例,说明数学教学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物体抽象成图再提炼出关系式。教学时,可以将思维跨域的起点作为学习的支点,使学习过程可视化;可以将核心问题作为支点,让学习需求可视化;可以将学的素材作为支点,让内隐思考可视化。比如王昕璐老师的课中,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为学生之后辨识图形做好铺垫。也可以将评价反馈作为支点,让学习变化可视化,比如王军老师在学生汇报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完善探索的方法。还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支点,让认知结构可视化。比如夏老师的课,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时候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探究——组成要素、边的关系等。每收获一个支点,都可以将课堂点亮。

评课交流,激励成长

江宁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周善伟老师结合“学习历程可视化”和核心素养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周老师指出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和课堂上的生成,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要注意聚焦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的学习历程可视化,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

活动末尾,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戴厚祥主任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期望青年教师通过听课活动明晰自身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坚守课堂主阵地,为儿童的数学学习服务。

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江宁小数人必将继续脚踏实地,磨砺教学技艺,不断反思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