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前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教学>>阅览文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前反思

发布时间:2013/5/8 0:00:00 作者:汤晨 点击:703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前反思

                                 百家湖小学     汤晨

1、教材的重新组合

2、数学思想与内容、方法的组合

3、学生学习与预习方案的有效组合

 

   我简要的介绍一下自己的本节课的设想。

1、 重新整合材料,使其适合学生的需要。

一开始琢磨本节课的内容时,只有一种感觉——痛苦。在假期间我试着按书本的例题出现模式说了说课,五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要这样上课的话,肯定出现问题,学生会做题,但不会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师父说:“你在上每一节课之前,你要想好,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这知识呢?他们有没有这个学习的需要呢?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或许会解决文本单薄的现象。”就此我开始仔细研读文本与教学用书,从中去挖掘学生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首先就是例题的选择我沿用了书本的例题,但是一道例题能将数学模型建立的足够好吗?显然不行,自此我就通过改编的方式添加了两个同样的情境例题,只是在数字上做了换大数字的变化。原因是要让学生再一次操作的基础上加深对异分母分数需转换为同分母的必要性,而且想让数学模型的建立再深一些。从比较中发现图形的转变与算式通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致的,利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间顺利过渡。在具体和抽象间选择好方法,第一问如果用画图我觉得比通分更好理解,但到第二问时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二之和,用画图也能做出,可是相比通分的方法相对比较麻烦,比较得出通分更好,整个过称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得到提升;从中过渡到异分母的减法,在之前的模型建构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在做减法时较为顺利。再次比较在计算加法与减法的过程中首先做什么工作?其次呢?再次呢?最后呢?我觉得过程还是很清晰的。

2、 数学思想与内容、方法的结合

   本节课将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整合在模型思想中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现在对于教材的编写有些许的理解,就是数学思想要能带着数学内容与方法前进。两次用到图形,通过图形推出算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环节,其实转化思想早在通分中早已熟记在心,所以当分数单位不同时,学生知道要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来解决问题。模型思想是本节课的架构框架,而转化和数形结合思想是模型思想的“添加剂”。

3、 学生学习与预习方案的有效结合

     在上课前一天中午我就让学生预习了本节内容,通过预习我收上来看后,对课件做了适当修改,我觉得更加适应学生的需要了。我想这节课应该会顺利上下来吧,虽说没有试上过,还是有少许的紧张,但我觉得能顺利是因为我认为本节课我就是根据学生需要和知识的过渡来进行教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已经将其统计过:

问题一: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呢(56%)

问题二:怎么计算(85%)

问题三:方法多样化(10%)

问题四:注意点(75%)

问题五:如何验算(32%)

根据问题串联教学过程,连接数学思想。

 这是我在上这节课之前的思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