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学习科学领域下的支点式学习沙龙研讨录音整理稿(语文专场)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教师论坛>>教学研究>>阅览文章

学习科学领域下的支点式学习沙龙研讨录音整理稿(语文专场)

发布时间:2016/11/25 0:00:00 作者:21737 点击:7218次

学习科学领域下的支点式学习沙龙研讨

语文专场

20161130日录音整理稿)

 

【学生观察团】(整理:陈睿 输入:戴璐)

张嘉宸:

陈老师上课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文章选取那几件事件体现詹天佑杰出与爱国?与铁路比计划早两年。工程质量能保证吗?这两个问题要同学们通读全文,精读全文,找到关键词句,从而让同学们了解了全文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有助于学习了这篇课文。

丁屾森(六5班):

1.      老师通过两场活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到了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拓展了思维,还提升了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同学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会有更多的体会,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

2.      老师通过对同学们问题的分级突出了课文的中心,让同学们来思考自己的问题成功抓住了同学们兴趣,使同学们一直都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陈林静】

对于刚才孩子的这样一个现场真实的一些感受,下面我们将进行这样的一个沙龙活动。一步我们上面的三个团队,他们会在5分钟交流,表达他们对于有效支点的这样一个阐述。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呢,就通过在“百小教育集团”QQ留言把你们的观点表达出来,然后注意我们这次留言的格式。我们的音乐会循环两次,两次结束以后,我们就开始组际交流。我们计时开始。

【在场教师现场QQ评课】

钟国琴15:14:43

以两次活动为支点引领孩子学习文本,感悟文本,解决本课最大的三星问题。那么,那些一星、二星的问题怎么解决?

丁雯15:15:59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注重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课的问题都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张莉15:16:12

【观课分析】课堂一开始,陈老师采用一个本单元概括导入的方式:我们之前认识了航天之父,认识了谁谁 就是一种建立在孩子旧知的基础上的支点。以旧知导入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人物。(张莉)

陈静娴15:16:16

[观课分析]1、我观察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发挥了聪明才智,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陈老师此处运用的有效支点是把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难题分解为詹天佑通过哪三个工程顺利完成京张铁路施工和詹天佑设计的铁路提前竣工能保证工程质量吗?这两个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尤其是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老师设计了小小工程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设计原因,设计方案两方面审视建筑铁路的过程,从而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的杰出才华。这样一个难度很高的问题,就在老师的一个个支点引导下变得容易理解了。第二个活动小小发言人同样如此,学生通过詹天佑的言行思想不仅认识到京张铁路的质量高超,更发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陈静娴)

方明凤15:16:16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学生的问题为支点展开教学,并将问题分级,以学定教,很棒!

丁正霞15:16:17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的课特别关注学习者本身,从孩子们的问题出发,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一起探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周紫璇15:16:27

【观课分析】这节课的设计关注文本体裁,联系旧知,从航天之父钱学森等入手,为“詹天佑”的出场创造了支点。(周紫璇)

施小菊 15:16:32

观课分析:课后补充阅读,观影,丰富了孩子学习生活

吴倩15:16:44

【观看分析】吴倩 陈老师的整节课都基于学生探究方案,两次学生活动分别围绕两个问题,学的活动和问题分级设计是有效的支点。

百小马婉秋15:16:48

[观课分析]整节课都以学生的的问题为支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上解决的就是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并且将学生的问题化解成小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够得着。不仅教会学生知识,也教会学生方法。

王梦颖15:17:21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教师尝试用文中的语言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指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王梦颖)

谷民发15:17:35

[观课分析]使用探究学案精简课堂教学,以学生学情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点,利用好了基础性支点。

白帆15:18:22

这堂课立足于学生读透文本,支点式学习立足于学生的学,那么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怎么办?

戴璐15:18:30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从单元人物导入,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利用课前和晨会解决了较低难度的问题,第二课时重点解决学生发现的重点问题,并且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有层次地通过两个活动解决,将思维训练、口语表达、团队合作、探究学习融为一体。最后以思维导图形式总结。这节课中,以问题和活动为支点,学习真的发生了!(戴璐)

朱蓉15:18:36

[观课分析]注重提问能力的培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

朱崇斌15:18:41

[观课分析]本节课,陈老师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构建活动。并以此方式为支点。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习得知识。(朱崇斌)

谈淑琴15:18:47

观后分析:课堂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孩子主动学习,重点突出,学习高效。谈淑琴

方婷15:19:01

观课分析:课上老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能掌握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技巧。

付淑娴 15:19:10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设计了两个小活动,“小小设计师”,“小小发言家”。使孩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展自身语言的发展。以活动作为有效的支点。(付淑娴)

高芸15:19:12

观看分析: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看到了高年级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大发挥。在课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传递,能让孩子解决问题有方法有步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芸)

朱明霞 15:19:13

[观课分析]我觉得陈睿老师的一些评价语是支点,比如一个孩子在讲 八达岭,陈老师提醒孩子用上手势,帮助孩子自己的表达和其他孩子的理解。再比如“选取典型,可以更好凸显人物特点”等等这类总结的话既是总结,也是分析理解的支点 (朱明霞)

孔丹丹15:19:15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的评价语言很有技巧,在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其实也明确了回答问题的要求和方法。课堂始终围绕着学生展开,设置的两个活动,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孔丹丹)

朱小梅 15:19:26

观课分析,学习活动让学生上台讲示意图和设计意图,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问质量有保证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讲詹天佑的品质,使得学生又一次清楚的知道本课的重点。课堂的有效性特别的凸显

范文彦15:19:32

[观课分析]我觉得陈老师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工程师设计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支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说出设计方案和原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课文。还有质量问题,说理由和原因,提供了支点,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詹天佑身上的优秀品质。(范文彦)

陈锐 15:19:34

观课分析:围绕京张铁路的质量合不合格的问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活动,结合孩子画得设计草图,更加直观。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李娟15:19:45

观课分析 陈老师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关注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两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巧妙。

周畅15:20:11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的平台,让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支点,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展现自我,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伙伴。(周畅)

张悦艺15:20:13

【观课分析】陈老师强调问题的价值性,把问题作为支点,通过问题的分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交给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例如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孩子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在概括文章时,找中心句的方法。介绍设计原因设计方案时,将文中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等。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了方法。

刘绪芳15:20:16

观课分析:陈老师这节课一直在引导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学到学习方法,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现。

朱丽15:20:28

观课分析  陈老师紧紧围绕探究方案里的问题,学生们一直在思考,或者交流总结,学得紧锣密鼓。我关注到的一点是,孩子说:詹天佑具有不惧危险,停顿之后,陈老师让她及时把话补充完整。此处有共鸣,因为我自己也一直强调语言表达。

葛薇15:20:34

观课分析:陈老师从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出发,并以此为支点,让孩子们尝试去主动说、去解决困惑,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有所得。

朱蓉( 15:20:36

[观课分析]培养孩子言语表达的能力,一再强调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李明秀)

王二远15:20:56

[关课分析]1.陈老师这节课的思路很清晰,先通过孩子的探究方案讲起,解决了孩子们的遗留问题,同时两个活动的设计让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更加注重孩子的思维逻辑推理,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学以及思考能力。(王二远)

薛园媛15:21:10

【观课分析】我观课的感受就是陈老师以学定教,从学情出发,以学生的问题为支点,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不讲,难度系数低的问题不讲,课堂上解决学生可能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陈老师在其中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部分问题,也是遵循了最近发展区的认知规律。(薛园媛)

王龙宇15:21:16

[观课分析]两次活动支点不仅解决了文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学习,这应该也是策略支点(王龙宇)

曹娜15:21:34

【观课分析】支点来自学生的问题,课堂话语权属于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教师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曹娜)

李则萱15:21:34

观课分析:本节课陈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杰出”,“爱国”两个关键词,从两个能提现此关键词的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有效解决了文章的核心内容。问题的提出及活动的展开方式都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冯超15:21:48

【观课分析】本节课清晰的运用了问题意识和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感悟人物形象,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简明、高效。但小组合作时,似乎缺少了些组际间的交流。

李则萱15:21:50

观课分析:本节课陈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杰出”,“爱国”两个关键词,从两个能提现此关键词的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有效解决了文章的核心内容。问题的提出及活动的展开方式都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李则萱)

唐娟 15:21:52

观课分析:本节课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讨论,信息量非常大,那么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就非常高,是否有可能会增加学生课前学习负担?

尹丽丽 15:21:54

观课分析:问题来自学生,先期有了学情调查,很好。展示三个工程,学生也表现不错,但是感觉学生没有真正深入字里行间,去体悟他的勇于创新、求实问是等美好品质。尹丽丽

张佩瑶15:22:03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环节紧凑,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的方式相结合,关注学情,不仅让基础知识得到夯实,而且对课文中的难点也得到有效地攻破。

许琳15:22:09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中两次学习活动非常精彩,并将整节课以简笔画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朱玲15:22:30

[观课分析]本节课陈老师关注于培养孩子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效问题,强调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培养孩子的严谨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精炼的语文表达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朱玲)

李芸15:22:33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板书起到了拎线串珠的作用,条理清晰,突破难点,让人一目了然,很值得我学习。

姚婷婷 15:25:02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以两个小组活动为支点,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姚婷婷)

厉林瑞15:25:43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这节课从词入手,到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切入文章开头结尾,从整篇文章提炼概括,清晰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分析、解决、总结,让课堂的学习是由学生而起,让学生的学习真的在课堂发生!

冯涛 15:29:05

[观课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老师的引导有针对性,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让我们看到教授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许娟15:29:08

【观课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立足孩子的学习困惑点,易错点,充分注重了立足于学生。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陈老师给孩子搭建了一些支点,例如圈画关键词,注重语言概括,文中语言与自己语言结合,论点有理有据,回答模式等,为学生创设了能够跳一跳达到第二个高层次学习平台的支架,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样在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孩子在陈老师的引导中能够逐渐自主运用方法,从而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许娟)

陈静 15:32:04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以本单元中的典型人物导入,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对人物形象产生了印象,再教孩子从文章结构的整体性上把握,围绕中心问题展开,通过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主动去思考去表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板书的设计也非常精彩,别出新意。

胡娟 15:32:15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堂以问题为支点,基于探究方案,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刘啸辉 15:32:54

【观课分析】两个学习活动给人印象深刻,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孩子,让孩子去说,去思考。课堂中注重对孩子方法的引导。例如交流八达岭时,引导孩子加上手势会让表达更清楚等等。课堂板书巧妙,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孩子们课堂所得串起。值得学习!(刘啸辉)

朱桂萍 15:33:02

教学过程中,陈睿老师非常注重对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朱桂萍

吕志清15:33:26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新颖、巧妙,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做了有效地引领。

王兰珍15:47:19

陈老师的课堂能结合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针对性强,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既有效又实在。王兰珍

李香15:52:02

【观课分析】本节课陈睿老师能立足高年级教学侧重点,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为坐标,渐进式推进支点构建,使学生在主动发现,自觉思考、反复筛选归纳中收获本节课真正内涵,充分展示了本真支点教学的多维度、立体化教学

潘阳15:52:45

【观课分析】陈睿老师的这节课以问题和学的活动作为有效支点,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发现的重点问题。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教会学生怎么去提问,关注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潘阳)

张城静15:54:12

【听课感言】非常感谢陈睿老师献上的一节高年级阅读课《詹天佑》,以下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依托探究方案,把握学情,真正以学定教,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值得点赞。比如在梳理准备性学习时,将本课易错难懂的字词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系统、清晰,让学的活动可见(高年级阅读课能如此关注识字教学很棒!);2.紧紧围绕两个主话题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教学目标并能层层推进,设计的两个活动看似平实,却独具匠心,用心雕琢。本课在加强理解、训练言语表达方面做的很扎实,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很有效。(张城静)

陈荷花15:58:19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课以问题为支点,以活动让学习深入,注重了学生的学,教师给以方法的指导,且指导细致。教师很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语言有追问中引导发现,有方法的指导,有总结,无一废话。

薛相玉 15:58:32

【观课分析】陈老师的这节课以问题为支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学会说,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本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薛相玉)

【教师观察团】(整理:戴璐)

陈林静:

在交流卡上以关键词形式写出:针对学生学到的印象深刻的,教师分析此处运用的有效支点是什么?

 

观察一队蒋银萍老师:

在刚才的几分钟内,我们团队的几位成员经过讨论,感受到在陈老师的这节课当中有以下四个有效的支点:

1、探究方案:老师在课前的时候已经精心制作了探究方案,孩子们经过探究方案来进行有效的独立自主的一个预习;

2、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教学时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由来都是孩子们经过预习在探究方案中记录下来,老师在课前进行精心解读,然后精心挑选出有效的一些出自孩子们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一个教学启点、一个活动点;

3、“学”的活动:本节课有两个活动最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第一个是《小小工程师》第二个是《小小发言人》,这些问题和活动都基于孩子课前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因为都是基于孩子课前的疑难点和兴趣点,这些都是从孩子3,所以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兴趣方面会非常高的。学生观察团刚才在交流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两点,而“学”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借助团体的力量、借助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把这些问题逐一解开,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孩子们借助自己的力量、借助其他孩子来解决自己觉得比较疑难的地方。其实在这其中老师是隐身了,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的好。

4、板书:陈老师的这板书,其实我们一看就知道特别像思维导图,我觉得这一块特别的巧妙,板书上面有内容的理解、对内容品质的理解、对文章中心句核心句中语句的理解、板书中三个小烟囱的那种学法指导,真的诗非常的精妙。我们的小组就讨论到此了,我们更期待下面两个小组的精彩发言。

 

观察二队龚四保老师:

就这堂课来讲,经过讨论我们发现了三个支点,支撑了这堂课,提高了它的有效性:

1、探究方案:其实探究方案大家并不陌生,是基础性的支点,从这堂课的教学来看,探究方案是教师预设供孩子自主预习的文本材料,今天这堂课的有效性体现在:一、基础性知识是比较有效的,比如生字词教学,比如文本内容的把握,包括对人物资料的收集,这些教学我们感觉简约有效,比如一个“轻蔑”一个“藐视”一个“争持”一个“争夺”是比较简约有效的,目标指向性比较明确,应该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问题:探究方案最大得基础性支点有效性体现在问题,问题作为支点,我们发现应当回到学生中间去,课堂上老师通过反馈同学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问题的来源,对问题进行分级。我们觉得问题是这个课堂上重要的一个支点,有效性主要体现在1、学会提问,2、有利于学习把握文本,3、提升学生的能力。通常来说,支点都是由老师构筑的,比如探究方案比如老师提出好多问题,但唯有问题我们能够从学生中间来得到,换句话说,探究方案所体现出的问题,老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生成课堂上的核心问题。实际上这个支点换句话来说,是从学生的角度所提出来的,所以这堂课通过探究方案我们看出这个支点不单单是由老师构筑的,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我想从学生的角度更有利于这堂课的教学。

3、活动的设计:两个活动《小小工程师》和《小小发言人》,我们觉得它也是有效的。比如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走进文本从而读懂文本领会人物的特点,但是在课堂的过程中上台的学生,比如说小小工程师来介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学生似乎说的并不是很到位,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感觉有所欠缺,欠缺的什么呢?也就是说怎样设计的,比如说中部凿井法,这个好说,为什么要采用中部凿井法?文本的内容很简单,居庸关山石高岩层厚,它就采用两端凿进的方法,虽然就几个字,但是似乎学生对文本内容特别是语言把握不够,所以说的时候也没有深入体会到中部凿井法或者是两端同时向中部凿进的方法究竟好在哪,实际上提高效率,举个例子,开凿隧道习惯一端往另一端开凿就一个工作面,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实际上就是两个工作面,如果从中间凿就是好几个工作面,四个工作面,当然能提高效率。我刚才说的意思就是活动设计是个很好的支点,但是老师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或者说让学生上台介绍小小工程师如何开凿隧道的时候之前似乎欠缺了一步,就是对文本内容把握不够,我们小组讨论建议在说之前,实际上指向性非常明确,你这个小组如果介绍的是比如说是八达岭隧道的话,要好好研读这一段,老师要给予具体性的指导,告诉学生上来要说些什么。活动设计理想中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但是最好应该是学生走出文本,也是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走个来回,对理解文本、对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好都是非常好的支点。最后我们有个建议,《小小发言人》大家也能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中说的时候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我当时坐在下面我就想,为什么要提高两年质量有保证呢?如果针对这一问题我该怎么去回答呢?我想了半天我没有线索,或者说我没有发言的思路。而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明确的思路与指导,学生都是在老师不断提示之下说出来的。实际上我想就这篇课文来讲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实杰出和爱国老师通过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实际上突出了他的杰出,但实际上爱国是融入其中的,我觉得应该抓住杰出,在谈杰出的过程中把爱国融进里面,所以在最后讲小小发言人的时候给予学生明确的思路指导,我觉得学生会说得非常好。

 

观察三队杨芳老师:

我觉得二团的团长说的一点我非常赞同,不管是什么样的一个支点,既然它是一个有效的支点,它一定要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服务,那我们支点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不管是哪个支点,我们都要让学生学习到语文学习的方法,就这节课来看,我们有三个方面:一个是问题的意识,一个是学的活动,一个是思维导图,我就从这个有效支点,什么叫有效支点?有效支点在我的理解看来就是学生通过这个支点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就从这个问题意识来看,陈老师一个问题的分级,1星的问题在前两次试上的时候在课堂上呈现的,后来发现的问题,1星的问题其实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就可以解决,所以在课堂上不需要,到了3星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特别大,我们陈老师采用了一个问题的分解,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了相关的小问题,环环相扣,那我想这个问题意识作为一个策略性的有效支点来看,它应该是教会学生什么?怎么去提问!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你有问题想提说明你会学习,没有问题的预习才是最可怕的预习,所以从1星问题告诉他就这个问题你可以怎么去解决,到3星问题大问题我怎么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我觉得这个支点是让学生去如何去提问。

第二个到了学的活动,我们今天看到的两个活动,它的活动侧重非常明确。第一个活动我们看貌似刚龚主席说的有一点儿脱离文本了,但是其实不然,它是让学生在文本当中去寻找你的依据是什么?你为什么设计的原因,然后你是怎么画图的,其实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它已经结合了文本,所以我们说它的侧重很明确,第二活动的角色意识很鲜明,我们看第二个活动《小小发言人》这样的一个活动,你看其实它借助了这个活动讲帮助学生的什么?帮助了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它的侧重点在哪里?它是杰出的!刚才龚主席在底下不停地跟我讨论他应当首先应该爱国,紧接着才能谈到杰出,在讨论之后有同学就说了他非常的爱国,清政府不同意他怎么样,其实我们也看到了之前有个同学收集了资料,从哪哪哪毕业的,它能够完全有这个能力去做出这个铁路,我们这两个“学”的活动还是教会学生学习对于如此长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包括前面的一个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刚才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们都觉得非常有亮点,可能学生还没怎么觉着,你看她在这个思维导图上面画出了很多:第一人物的特点……然后文章的开宗明义两个词:杰出、爱国,上面写作的方法刚才蒋老师也讲了,其实我觉得这个思维导图虽然我们百家湖小学不常用,但是我觉得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给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告诉他这样的一篇如此长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图例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一个写作的思路,对于指导我们如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是有帮助的,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我无论用什么样的有效支点一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我就讲这么多。

 

陈林静:三个队长表达了他们集体的讨论的一些观课分析,那么我还想问一下,现在还有谁要站起来再补充?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这边要请陈睿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留下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一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的钟国琴老师她问了一个问题,其实也是非常有价值。我想把它演化成两个小问题:

1.      你确定一级、二级、三级星级的这样一个分等级确立问题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2.      不同等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其实杨芳老师刚才也涉及到了,但是我请你就这两个小问题再给大家一个解释说明,好吗?

 

陈睿老师:前面我试上了两次,这两次的试上都是借用别的班,那我在别的班上课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学生,我觉得所有的课都应该以学生的情况,以学定教,因为不了解他们的班上学生的学习方法所掌握的程度,所以我在前面两次试上当中,我都把一星的问题给呈现出来了,并且指导了一星问题的解决方法。我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是什么?凡是在书上面能够找到的答案,都够算为一星问题。或者是通过查找资料就可以解决的,都可以为一星问题,比如说在这篇课文当中,很多同学,一些个学习笔记后进的孩子,他没有去细读文本,她没有去读文本的开头,接受任务这一块儿,不了解帝国主义为什么会阻挠清政府自己去修筑铁路,还有他们真的希望中国采用自己的工程师吗?以及詹天佑他为什么被选为总工程师?前面两个问题,在课文当中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句子,这类问题就可以属于一星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前交流。因为前面两个试上的班级我不了解,所以我采用的是课堂上呈现,然后进行逐个去解决,但是因为是我的班级,我的班级的学生我比较了解,那出示这类问题的孩子就比较少,之前也教过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在课前就已经交流了。另外,为什么选詹天佑作总工程师?这类问题是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的,我们在课前交流当中,孩子已经通过查找詹天佑的求学经历、之前在铁路研修上面的一些贡献,就可以解决了。所以我的依据是文本和查找资料是解决一星问题的途径。如果说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我们可以在课堂继续合作探究,因为课堂的时间很宝贵,就40分钟。我希望用做小的时间解决最大的问题。

 

陈林静:这个解释钟老师满意吗?好,我想三星级问题的定义应该是跟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有高相关的。谢谢老师们。刚才经过了这一一个简单的梳理之后,我们基本达成了一个清晰的共识,那就是支点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采用的问题解决这样的一个支点,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学习力的这样一个过程,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所以这个支点是一个有效支点。我们还发现,老师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能够互动参与的、向社会上的一种模拟情境下的,而且达到知识建构的,学生喜欢的这样一个活动设计的这样一个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这一也是有效支点。我们再看陈睿老师的板书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它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一种系统化地呈现,而且吧抽象的知识用一种比较清晰的一种画面感产生出来,把一种抽象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思维的支架,所有这也是一个有效支点。包括我们上一次聊到的元认知学习,其实反思性的一种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度地理解学习。这些都是有效支点。

 

【专家点评:主编袁浩】(整理:潘阳、戴璐)

今天参加这个非常有特色、高规格地活动,我感到很荣幸。百家湖小学这个学校我来过很多次了,这个学校刚搬的时候,还是唐国海校长当校长的时候。每次都给我感到我们百家湖小学的老师是踏着时代的步伐,在我们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前进,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为我们整个语文教学,提供新鲜的、非常有活力的血液,这次又给我一个强烈、很猛烈的感触。我最近在很多地方都听课,但是我们这儿的研讨、我们这里课堂教学,甚至整个的这次的活动,是在整个课题研究当中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一个起点。都给我印象非常好。这来不及梳理,我大概说几个意思。

首先,我觉得今天不光是听教研课,从整体来说,我们这个教研活动、教科研活动是一个真的课题研究,研究的是我们课堂改革、课程教学当中一个“真问题”。而同志们呢,也是在“真研究”。就这个教学研讨来说,我首先感到,非常规范,我们陈主任她开头那个开场辞简明扼要,规范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今天做哪几步,哪一步是什么要求。这清清楚楚的,这是有强烈的科研意识。非常规范地在做课题。我们都知道,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引领整个生产,而我们教科研,就是我们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会引领我们整个教育前进的。科研的成果,是会比别的地方更快的转化成我们的教育成果,使我们有更大地改观。所以,陈主任这个布置就给我感到,非常佩服。也是因为历年这样。

所以我第二个感到我们这个科研呢,不但是有规范的要求,而且这个气氛非常好。这个搞科研,不仅是可以转化成我们课堂、课程、改革的生产力,它又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一个最有效的渠道。当然,那就要求我们教师都能够在这个教育当中。

今天通过QQ,运用这个信息技术很快就传上来,我忙着记,但来不及记,大家年纪轻,思维敏捷,但是我把一些关键词我有把它记下来。从关键词我就感觉到,老师们听得认真,老师们是捕捉了我们陈老师今天这个上课的那些内涵的精彩的地方。都捕捉了,耀眼不凡,一句两句一段话,里面那些词句都是抓住要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非常好。我想到的,我们老师都想到了;我没想到的,我们老师也都想到了。我觉得这块我们群策群力,老师们已经通过这一课,以这课为例,不但充分肯定了陈老师,也是突发出我们对当今教育的认识,突发出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发出对这个课题的理解,我们拿这个例子来,有意思,我觉得非常好。当然,也有老师提出了问题,刚才陈主任也问了陈老师了,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当然,也就涉及到有什么依据,这个说明老师们在思考,而且很有见地。这是一块。这个远远超过了很多地方的听课,很多地方的听课,就是这种大家来看看戏,大家觉得好好好,也就结束了,但今天看来,我们是群体在投入,这才叫科研。这是一块。还有重点,有三个团队,这个里面必须认真的研讨,这个就体现了我们既有群众性,我们也有骨干队伍去深入研讨,把这个接近于专业的,普及于群众性的,这也符合我们教科研。我们教科研要有一个骨干的,是要我们大家都参与的,这个三个团队的三个代表发言。当然,他们比较充分地讨论,又是一个团队,几个在弄,当比我们个体来说,实在是更周全,更深入,更够引发我们的思考,因此给我的震动更大。特别在他们的观察当中,各自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再碰撞,角度不同,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各自会想得更清楚。今天我们龚主席代表这组,充分肯定了,明确地提出来哪些地方值得思考。不能是指出思考的地方,说明人家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旁观者清”。但是也得拿出自己的建议来,这地方可以这样做,那地方可以那样,也都能说出道理来,这就是更容易让我们大家打开思路。我们第三组的老师不但能听课,也能听另外两个团队发言了,并且思考,对另外两个团队的意见,有肯定的,有一致的,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也有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课堂做了一番解读,做了一番分析。我觉得真是太好。我觉得把这个归纳起来来说,我们教师研讨来说,不但符合我们教科研的规范,我们通过教科研来探索规律,我们通过教科研来成长我们自己,而且就我们教师教师成长来说,我们也是在踏着整个国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一二十年的走向。那就是从仅仅关注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逐步转到既关注教师个体素质发展,更关注顺应当今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因此更关注教师团体素质的发展,关注到教师团队的建设。我们觉得我们今天,这是一个课题组,课题组又发展到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我们又组织了这么几个团队,实际上我们就变成了一种 “共同体”这样一个特征的团队。大家在一起研究为纽带,共同学习。我觉得很好!难怪我们百小的老师、团队的老师们一年一年都踏着时代的步伐走在前沿。我觉得今天的教研活动,无论在教科研上,在课堂和课程改革上,还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我们是走在前面的,我们是站在了时代前沿,我觉得非常好!这是我第一个感受,同志们讨论的不但全面,而且很有深度。

    今天我第二个感受到我们这儿的孩子。从孩子的身上,让我感受到。这就像刚才,陈主任说到,你看,她在孩子们发言中,当然有的孩子是提问的,有的是自己发言,孩子们有的是选下来观课的“小老师”,有的是随机抽下来的,从孩子当中,这个个体随机抽样,看看孩子的反应。那么孩子们的准备也是很仓促的,特别是这个随机抽样的,但是孩子们都是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而且谈的内容都是能抓住要点,说出他们的感受。我们课上的好不好,我们不就是要看教师的成效就是要反映在孩子身上。陈主任注意了不光夸孩子好,还注意了哪个老师教的,班主任是谁。是啊。从孩子身上能看到,我们教师个体和我们这个团队群体的效益的呈现。我们的孩子在老师这样的教育下,从他们的发言当中,就反映他们的,我们现在不强调“核心素养”嘛。反映到他们对语文的这个关键能力、必备品格,那是发展得非常好的。令人羡慕的!这个说话那么清楚明确,而且各自不同,这是不容易的,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追求这个境界嘛。不就是追求这个效果吗。从质量的检测来说,随机抽样是最有效的、最科学的方法。因此要想见,也一定要相信,我们这儿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达到了这么几个孩子普遍反映的水平。孩子们也是随机抽样的,有的他们说的“留下来都是懂的”。这懂了的孩子都反应的满好的,下次随机抽样还可以再请几个没举手的,我也听听你们意见,那么就更好了。这是第二方面,孩子好这就反映了我们的教科研不是光用这堂课展示,我们的教科研,教科研当中的公开课是研究课,它带有展示性质,但更有探讨性质。我们需要这样的课堂,当然公开课它可以是观摩的、展示的、专门交流的。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素质的发展,必须要像今天的研讨活动当中的这样的研讨课,这样的刚开课,从老师和孩子来说就最有价值。这是我今天第二个感受。从孩子身上来说。

    今天第三,再倒过来说说这个课的本身,其实这堂课我本来想说很多的,但是我今天觉得大家都把他说光了,这个说的非常好。陈睿老师今天上的这个课,当然老师们提的建议,提的也都是很中肯的。任何一节课,它可以说是科学的、艺术的,从科学来说探究无止境,从艺术来说它总有缺陷,总有残缺美,就像苹果还被咬掉一口呢,总有这么一个遗憾的艺术。所以陈老师自己回去,试教不足她自己可能还有思考,就好像她说的她几个试教课,陈主任讲的这个试教,她及时的找出了不足,在原来的基础上面从这堂课的共性来说,再从这堂课的个性来说,她是适应新的学生教学群体的情况,来进行改善,所以陈老师这堂课,我觉得真是非常好了!因此我现在作为一个杂志的主编来说,你就可以把这堂课的实录整理一下,老师们提出来的一些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再整理思路一下,再改一改。然后陈主任,这次评这个课,就像你刚才讲的,你就来一把,把老师们群里评的,几个观察组和学生评的,也来个新的评法。跟人家都不一样。老师来完,后面再来个学生评课。把老师们的话再归纳整理,这样摆在后面,不管什么情况,你弄出来以后,我就在杂志当中,先贡献给更多的同行。我觉得杂志它有一定的时效,一般说,如果说专门涉及到一堂课的课例评说,或者是以一堂课为主要例子的一个论文,一定要考虑到上课的进度,必须要提早三个月,选了以后,编改审校,必须要三个月时间。但是呢,我也考虑到,我们整个整个教学实际状况当中,尤其课,是顺着进度研究的,研究好了以后吧,弄出来就三个月,你要再把这个课例拿出来,等一年这个经验又发展了,这个先进的经验就不新鲜了,应该及时的,所以,我们专门弄一个叫作专家看课、名师评课。就把这样一节课,把它跳出一般的,因为课文是个例子,课评也是个例子,拿这堂课,当举一反三的“一”,让大家去“反三”去。

那么我们再来说说这堂课,今天老师的发言当中集中起来,我们说了方方面,各方面细节,集中起来,这堂课,它体现了一个当今我们社会中很倡导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着力从学生和文本当中的特点出发,选取了几个支点,来完成这课的基本任务,那最主要的,它要完善什么任务呢?什么支点呢?最主要的是着力于孩子的素养发展的这一价值取向。我们今天什么叫好课?为什么今天的课给我们大家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我觉得今天这堂课就满好的。它整体给我们什么印象呢?然后我再说。我想说的是,以素养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这堂课是有活力的课,有韵律的课,有意义的课,你看,从孩子素养发展来说,很有意义的,这堂课还是很有意思、很有趣的课,这是整体的。那么这堂课换个角度来说,为什么说它好呢?你看整个这堂课当中体现了浓浓的一种情。这个情是什么呢?你看,大家就可以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我们语文课,对我们语文,是不是会比不是这样上课的学生要爱的多?要有这样的感情。这在我们语文课中不容易做到的,这语文课往往是孩子最厌恶的,这个语文老师讲了个半天。我对我们语文课有感情,那这堂课你看,孩子们的回答,孩子们的朗读,孩子们看得到他是爱了这堂课,认真投入,所以这堂课是充满情的。这堂课也反映了老师们对孩子的关注,孩子们互相之间那种交流、那种合作,有这么一种情谊在里面。所以这堂课给我感到是充满情的课。当然好!这堂课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评论的老师说是让孩子进入一种社会角色,文本里设计的角色,跳出来,学生跳出文本,因此孩子们都兴致勃勃的。因此可以说这堂课,我们孔子也讲要“乐学”,强调“乐”。也还是洋溢着乐的,快乐的,非常好!当然,这堂课,“爱”我其实也感受到“爱国”这个爱,是融在了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这个“杰出”是看他的铁路工程师这种业务能力的杰出,其实这个杰出也包含今天讲的品格的杰出,能力的杰出和精神的杰出。其实,品格和精神,不如他不爱国的话,杰出这个褒义词也不会摆在他身上。这个杰出也不仅是能力、智慧、精神,孩子写到的关键词,也包含这种爱国情怀,他是这么一个杰出。所以要整体看,如果这个人不爱国,我们不会放在教材里,要把他删掉。所以这堂课从这点上来说,孩子们在讨论这个詹天佑精益求精、不怕危险、吃苦耐劳、身先士卒,最后把那个爱国找出来,这都是反映了我们从小培养的爱国情怀,所以这堂课不错。当然我们如果把语文课都上成这样。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喜欢上,上课后以后还想再上这样的课,那就非常好了。我看这堂课是能体现到这个艺术的。这是我整体的观感,这种感觉来自老师的状态,孩子的发言,落落大方,声音也是非常热情的。

为什么说体现了素养这么一个价值体现呢?我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我说这堂课体现了素质的价值取向,解决了我们许多年,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这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目标的时候,老师老是讲到要达成目标,好!我们来谈一下目标。这轮课程改革特比提出了一个“三维目标”,这个“三维目标”在课程改革刚刚提出来的那几年,不少文章还在谈,三维目标怎么达到?但是产生好多误解。在不少地方,设计目标的时候把三维目标割裂了,因此又有文章来说,三维目标不能这样弄,不能割裂开。好到最后,不提倡三维目标了,人也不知道怎么弄了。实际上,当今的好课第一条就是理念先进,第二条就是要目标明确,目标明确当中特别强调两个意思,一个意思落实三维目标,第二个意思年目标要明确。不然这课没什么谈。许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不提三维目标,为什么?不晓得怎么弄。三维目标一个怎么落实?特别是针对过去阅读教学当中一些弊端,过去阅读教学强调过度分析或是一讲到底,针对这些弊端,我们不少名师、不少有志研究的人提出来,我们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强调语文味的时候就特别强调我们语文教学有他的独当之刃。强调独当之刃时,又特别强调语文味。但是在我们实际当中,强调语文味,为了克服那个弊端的时候,在不少实际的课堂里面,把语文味儿,把语文教学的独当之刃,把它跟纯工具性等同起来,把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只注意纯工具性,把我们要的语文味儿,就只以为就抓住那个字会写,字会读,音读准,特别是我们最近这几年又开始的什么叫好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向写作,指向写作了,抓到言语知识了,抓住写作知识了,让孩子去表达了,就算你任务完成了,这个也有它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从阅读出发的,过于那种繁琐分析,说内容,把语文课搞得不像语文课,肯定不好。但是,把我们阅读课都变成为写作服务,这又是有问题的地方,过犹不及。我们阅读课本身的任务是什么,从目标来说,我感觉都是针对过去的弊端,进行了改革,再创造。但是只有真理跨越一步就是谬论,过犹不及。走过了,从目标这个角度来说,就不再落实三维目标了。针对这个 情况,我们今天这堂课,是以素养养成为价值的,首先体现在三维目标的落实。我觉得非常好!陈老师是怎么落实三维目标的?今天我们讲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今天讲还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今天又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人的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每个人都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落实到我们学科来,现在我们不少名师在研究,国家也在邀请顶尖专家在研究,我们学科来说核心素养是什么?但不管专家最后拿出什么来。我们语文课是每堂课都是要有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的课堂教学来,每堂课每个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呈现。这是我从两个角度来说。那么从这两个角度看,我们陈老师这堂课都是一一在落实。都是着眼于达成三维目标,都是着力于孩子核心素养发展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概括起来说两点。我先从三维目标去讲,大家都知道一是知识能力,二是过程和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陈老师这堂课,它就体现了主题,它是真正把三维目标融在一起,那么归纳起来说,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它着重抓的是三维目标当中提出来的这么一个关键词——过程,第二维不是强调过程于过程与方法,着重抓的是过程,从这堂课的课前,前置性的、预备性的、准备性的学习,从那儿开始,然后这堂课再针对性学习为主题,然后课堂又延伸的、拓展的学习。今天老师们评讲中,就集中的讲到陈睿老师她抓住的是整个这个过程,从前面准备的到今天准备的,到拓展。她是着重抓住了过程,对过程进行了设计,在准备学习中,她是通过一个重要的支点,叫探究导图、思维导图、预习导图,让学生的自学导图,反正通过这个导图,体现了我们百小老师的这么一个教学的“本真”。就是教学是干什么?我们教师来导学、助学、激发学生学,你看从一开始导图其实就是孩子们思维。让孩子来集中思学,自己学习。也都体现了一个学习的本质,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习是学习者自身修炼和文本、和同伴、和其他对话的一个过程,那些导学引起孩子的思考,引起孩子进入文本。

这个课堂里面这个针对性学习大家都看到了,几个环节非常清楚,开头抓住了字词,字词抓住了之后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解意思和字形,对字形孩子们自己分析,然后老师分析再读,写字是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定要重视的。进入课文的学习非常精彩,让孩子们整体把握,让孩子们两个活动。解决两个三星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获得知识。近义词在不同环节当中,它在的语文环境不同,让孩子不仅知道近义词的概念,还知道通过环境去把握,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在这个过程当中,出于让孩子们自己学习,所以让孩子们去形成能力。这是我们阅读课首先应该注重让孩子们练习的阅读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概括能力。孩子们概括了,头脑有这个意识了,在课堂上找最能表达、概括意思的句子,培养抓中心句的能力。过程中很多方面都是培养孩子抓关键词的能力,几个问题如方案是什么,抓住关键词说,后面提高工期是不是保证质量?抓住关键词和句子说,在抓住中心句把握意思以后,让孩子们从篇考虑,让孩子们抓要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又写什么,抓住里面一个主要事件,一个重要事例,培养了孩子们抓要点的能力,从篇章来说,篇的结构,叙述的顺序,这是阅读教学要关注的。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阅读教学仅仅指向写作吗?这些能力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怎么能提高。前面的识字也是一种阅读能力,阅读当中的认读能力,不把每个词搞清楚,怎么把握文章的意思。再有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两个活动的设计作为支点,解决了两个问题。要孩子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地读全文,必须认真找出来和这个问题最相关的,自己又最感兴趣的语段,认真读全文,找句子找关键词,意思理解。这又是我们课标要讲的,通过阅读捕捉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感受理解的能力。孩子强调要把书上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结合起来表达,培养孩子们从文本中截取语言的素养,来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不像以往有的课以为是尊重孩子,其实个人用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话是要发展的,学生说得颠三倒四,这不叫自己的话。自己的语言不是天生的,要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地把课本上近似于口语的书面语,让孩子们读懂、接受、消化,再把它表达出来。要求孩子们复述时就可以强调原文复述,在背诵的基础上把它用叙述的口气说出来。说多了口头语言就慢慢接近于书上的书面表达,丰富语汇,发展语感,自己的语言就好了,就不是原生态的语言。鼓励孩子们用书上的词汇,借书上的句子,以它为支点来支撑,以它为中心为骨干,再加上自己丰富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孩子积累了语言,发展了语感,同时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教孩子们读懂了抓住关键词,依据原来的文本表达的句子,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阅读课上的表达,陈老师的课堂更常态、有效的读写结合与理解表达,更多的表达是把阅读的感受和理解表达说出来,好处一是解决了表达内容的问题,二是又能借助书上表达的形式,表达感受,两个活动都很注重。不仅如此,她特别训练孩子们在说一段话,也要有一个中心。不仅是能力,也在训练能力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掌握了概念,获得了知识。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让孩子这就是知识与方法。今天所讲的表达也注意了把口语交际中的一些。口语交际能力贯穿在阅读教学中,例如借助手势孩子在说话更加清楚,口语交际也是课程改革提出的,语文教学中一个新的改革。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老师在平常的阅读课,作文课中让孩子们在特定情境中,进入言语交际的角色。这就是抓住了过程,把第一维的知识和方法贯穿在过程中,把第二维的能力的形成贯穿在过程中,同时在过程中孩子们读懂了文章,孩子们佩服詹天佑,他不怕吃苦也是我们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是良好的精神品质,让孩子在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这样的阅读课才是真正的奔着目标,达成目标,为的是发展语文素养和品格个性的发展。今后的教学也应该抓住过程,考虑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实际出发,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考虑第一维明确这堂课让孩子们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第二维就是在过程中怎么学得学习方法。落实三维目标很到位,让课堂变得有效力。就是素养养成为价值取向的,核心素养一定要落实,做得很好。

核心素养强调的关注能力和品格,我们课堂也非重视不可。陈老师注重抓过程,在过程中把语文知识与能力渗透在过程中。除此以外,针对性学习中,把质疑、聆听、交流、合作、尊重别人意见,找出和别人意见有何不同,体现在詹天佑身上的精神品格和孩子合作中所需要的分工、补充,把这些精神、品质和能力都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让孩子认真倾听别人意见,思考自己,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把我们所提到的核心素养渗透在全过程中。关注到孩子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何在课堂中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全过程。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是每个人必须要养成的。传统体现为学会学习、问题意识,也有顺应时代提出的,交流合作、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落实到语文来,再落实到不同年段,核心素养也有不同侧重与参考,低年段侧重识字写字和朗读,中年段继续重视朗读,重点重视阅读,重视抓关键词、概括能力、根据上下文理解词句,高年级更重视默读能力,通过默读理解和鉴赏分析的能力。价值体现从两点分析,一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很好途径,体现了核心素养。整堂课素养养成的价值体现。    

就课题本身再说说,这堂课体现了两个特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是人本性,都是强调人。和以前区别就是以知识体系转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每个活动都强调孩子发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尊重孩子原来懂与不懂的方面。为了孩子的发展。二是体现了发展性,以人为本,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老师将教学变成助学,是合作者。在过程中注意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全面发展,语文课不能上成历史课、科学课,让人文性丧失,单调枯燥。方法的掌握,在过程中注意孩子的整体发展,符合当今形式。这堂课体现了先进的学习观,做学用合一,个体同群体互相吸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不断升华,课堂也体现了学习的本质观。

本节课好的在于三点,一是让孩子们展现已知,在针对性学习阶段呈现已知,这是自己独立学习到的。二是激发孩子们想知老师问题分级,就是激发阅读期待。三是始终把握目标,解决达到需知。把学习变成自然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