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湖小学2014年10月份四年级语文、数学
专项视导反馈总结
为了解我校多支点探究模式的实施情况,针对小组共同体建设及多支点探究本真课堂的教学现状,第十周周三、周四上午对四年级语文、数学进行专项视导.现反馈总结如下:
语文学科
优点:
1. 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基本按照多支点探究教学模式组织。课前能借助探究方案指导学生预习,课堂学习从检查准备性学习开始,然后是针对性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能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学习。整体上看,课堂教学环节是清晰的。
2. 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要求和评价。有些班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从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状态来看,学生朗读水平、语言表达比较好,流露出平常合作学习的痕迹,说明学生是长期进行合作学习的。
改进建议:
1. 关于教学设计:
(1)探究方案本身的设计——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的内容需要集体备课时针对文本、针对学生特点仔细研讨。尤其是针对性学习,一般是设计两个针对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两课时各解决一个,也可以一课时解决两个,第二课时解决延展性学习。
(2)课时目标定位。我们的基础文案应该是与探究方案的内容对照的。一篇课文两课时,每课时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还是需要多看《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年段要求、学生基础确定合适的课时目标。《开天辟地》一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指导背诵,但背诵放在第一课时目标是否过高呢,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是感受了神话故事中想象的合理性等再来背诵。
(3)课堂的时间分配。这次视导发现很多老师在检查准备性学习耗时较长。作为三年级刚启用这种模式时慢一些可以,到了四年级应该有了一定基础后,就要前面时间紧一些,针对性学习时间充足一些。总之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
2. 关于教师的评价:
(1)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评价要及时,并且有针对性,要具体。(比如某堂课就针对如何说好“张口的第一句话”来评价,哪个孩子讲的好,好在哪,老师点评到位,学生便于模仿,以致后面慢慢创造性的说)
(2)激励要多方面进行激发(以榜样激励);
(3)评价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应该给予明确的回答,但是注意表达的方式。
3. 关于小组建设:
(1)小组讨论时音量普遍较高,需要老师平时有意识地、不厌其烦地去说,然后让这种意识转移给学生:轻声讨论。
(2)合作的目的教师自己要明确。老师心中需要有这样的预设:这次合作我希望学生能汇报什么?怎样汇报更好?老师心中有了,出示给学生的合作要求指向再明确一些。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3)一般小组合作前,要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或者练习的过程。每个学生有准备的时间,才可能在合作时有话可说。
(4)小组汇报要能体现小组的价值。而不应该再是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对组内成员意见的筛选、整理、梳理、加工等。
小组合作需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训练,虽然这是一个艰巨而痛苦的过程,但是坚持这样做,对学生总是有益的,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也是促进的。所以再难还是坚持去实施。
数学学科
优点:
1. 绝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能体现学校倡导的“多支点探究的教学模式”。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板块清楚,条理清晰。
2. 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展开讨论、交流,学生有较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3. 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有方法,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改进建议:
1. 少数年轻教师需要多方学习,进一步理解我校的“多支点探究模式”,能将学生的预习与新知在课堂上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探究方案”。
2. 年轻教师需要多听课,多钻研教材,读懂编者意图,平常能多实践多支点课堂。学校做好跟踪听课。
3. “我的疑问”部分,教师需要有较充分的预设,从而对学生问题的提炼更有有针对性。
4.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
5. 教师要能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体现出的弱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处理,让学生思路清晰地掌握解题的步骤。
6. 年级组内的集体备课需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多帮助年轻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效率。
教务处
20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