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本真论坛”系列之——《教师期待效应》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年级部>>四年级团队>>阅览文章

“本真论坛”系列之——《教师期待效应》

发布时间:2011/3/21 11:06:47 作者:无 点击:857次

 

教师期待效应

 

百家湖小学 朱丽娟

我们先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那年费尔蓝德斯刚毕业,接手了九年级的数学课。克利斯托夫,一个聪明却很调皮的孩子。

他来自贫穷的墨西哥社区,父母都是没念完高中的农夫他们并不指望克利斯托夫能受多高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克利斯托夫上不上学无所谓。这样的家庭下的克利斯托夫课堂中的表现非常不好,经常在学校打架、欺负同学,令所有老师头痛。

一天,费尔南德斯把因故意绊倒女同学而被送到校长室惩戒的克利托斯夫领回教室。教室里空无一人,费尔南德斯没有批评克利斯托夫,而是出乎意料的给那个淘气鬼出了一道非常初级的数学题。当克利斯托夫给出正确的答案后,费尔南德斯又给他几道简单的数学运算,小家伙都答对了。费尔南德斯欣喜的拍拍克利托斯夫的肩膀说:“你做对了这么多的数学题,证明我的观察是很准的。我早就认为你很聪明并有出众的数学天赋,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费尔南德斯还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母,只字未提克利斯托夫在校的不良表现,反而说了自己对克利斯托夫的期望。

从未被人赞赏过的克利斯托夫被老师的表扬所感动,从此,竟像换了个人似得总是表现出一副绅士相,再也没有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也奇迹般了敢了上来。

可以假设一下:倘若克利斯托夫没有遇到费尔南德斯,也许他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有学习数学的天赋,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正是由于老师对传递的期待行为让他意识到对他的信任与期待,从而引起了他的学习行为的变化。这个故事正反应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作用。

说到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想到那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古希腊有个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对自己倾注全副心血雕塑的一尊象牙少女像十分的钟爱,并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的深情感动上帝, 使雕塑的少女获得了生命。受这个故事的启发,1968,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奥克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先在小学中对六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 。然而, 他们并没有依据智力测验的结果, 而是随机抽取了几十名学生, 并告诉这些儿童的任课老师这些孩子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八个月后, 当再次对这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 奇迹出现了, 被说成是发展潜力大的儿童的智商、情商等与其他儿童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之后,布鲁非和古德、布朗等人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够传递一种信任,这样了期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做出积极的放应。我们也把它称为教师期待效应。

 

教师期待效应要能够发挥他最大的作用转化我们的后进生需要教师施加正确合理的教师期待行为,在仔细查阅资料和反复的思考中我认为按行为目的分类,这些行为有:提示性行为,如提醒、劝告等;指令性行为,如提出要求、劝诫、警告、布置任务等;交往性行为,如询问、倾听等;情感性行为,如鼓励、表扬、身体接触、批评、责备等。这四种期待行为都传递了教师对对象鼓励、关爱、要求以及信任。这四种期待行为缺一不可:

提示性行为是一种较为柔性的行为,主要起暗示作用。

指令性行为则是明确要求对象必须执行的刚性行为。因为有时仅有柔性行为不足以对学生产生刺激作用,我认为这也是符合马卡连柯提出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原则

情感性行为和交往性行为起到了与对象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有效传递教师期望的作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是教师期待得以传递并发挥作用的保证。

 

利用教师期待去改变一个学困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是多么的希望能够让每个学困生都像故事中的克利斯托夫一样快速的发生变化,但我坚信费尔蓝德斯老师施加的期待远不止这些。因此我认为教师期待效应的实现需要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第一、目标具体而且具有渐次性。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来看,教师提出的行为目标越具体明确,学生就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做到,他的行为变化也越容易被观察到。

第二,目标的适合性,即提出的要求要学生要能达到,提出要求的方式和施加的期待行为学生要能接受。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师期望也应该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客观基础,不能超出其发展的可能性,高不可攀的期望最终只能成为泡影。同时,教师的期望也不能停留在学生的已有水平上,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才是学生发展的理想之地。

第三、是外部强化与自我强化的过程。这是符合心理学中的强化原理的。对于孩子外部的及时而连续的强化是其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教师以及给予的学习成效所带来的外部强化慢慢地能够形成学生自我强化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包含自我期待与相应的行为模式、自我检束和自我奖惩模式。

第四、教师的耐心和信心。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过程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在耐心中保持信心。这种信心不仅是教师坚持力的源泉,而且是学生对自己抱有信心的强大力量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施加教师期待效应,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