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本真论坛”系列之——《因为喜欢而读书》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年级部>>一年级团队>>阅览文章

“本真论坛”系列之——《因为喜欢而读书》

发布时间:2011/3/14 14:50:23 作者:无 点击:822次

 

因为喜欢而读书

                         一年级组:蒋银萍

当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是措手不及的,也是受宠若惊的,因为,来到百家湖小学这么长时间,常有这样的感受: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面墙,能够独挡一面;每一位老师都是一面旗,足以独树一帜,而平日里,老师们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中都卷着那种淡逸又厚重的书卷墨香,我明白这背后是一本本厚重书籍的滋养润泽,因此,此时此刻的我是忐忑不安的。

就简单说说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感受想法吧!

老师的朗读牵出对书的迷恋

依稀记得,小学二年级时,那位美丽的邓老师用她清香甜美的嗓音在一个个午后读完了《木偶奇遇记》。永远记得,那时的我,白天听故事,晚上就化成故事中的人物演绎故事。许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书就充满了渴望,以至路上遗落的一叶纸片,都会拾起。出去玩,也都会想方设法的找书看,当然,最高兴的就是每次学期开始拿到语文书、思品书时,总会迫不及待的看完。因此,每教一届低年段,我都带孩子们读故事,我希望,在每个夜幕深沉的时候,孩子们的睡梦中有匹诺曹、丑小鸭、青蛙王子、毛毛兔等等,我希望孩子们因为我的阅读,能爱上一本书,爱上读书,爱上语文。因为我的阅读,他们能天马行空,浮想联翩。

诵读强记激长语感

小学五年级时,偶然得到了一本没有封面破旧的古诗书,如获至宝,每个夏夜纳凉时,都会坐在家门口诵读,反复背诵着。初中时,因为班主任老师,强记了一篇篇古文古诗《岳阳楼记》、《爱莲说》《陋室铭》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孔明先生的《出师表》、《木兰辞》等等。纯属兴趣,师范时,会独自在芭蕉树、棕榈树下、偏僻的墙角处等,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贾谊的《过秦论》、辛弃疾的长短句、李清照婉约、苏东坡的豪放,也曾购得《古代精选小品文》、《四大名曲》与好友共赏把玩。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能感觉自己对语言文字有种奇妙不好控制的感觉,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能引出很多思绪很多画面,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都会自然浮现一些感悟,总会不自觉地显现一条或多条线,读完整本书,故事情节也会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展映,特别是在不理解鲁迅为什那么受推崇后,就一遍遍读,渐渐地一位干瘦的常年戴着小帽整日不离拐杖的寡言严肃的封建卫道士从远及近,愈加清晰;读完《三国演义》后,那种一切转头空的空虚怅然久挥不去。现在想来这应该是语感。古时私塾里孩童们摇头晃脑闭目诵读古诗文,其实很有道理,反复诵读强记的同时脑海里画面也在不停地丰富,词义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发散。有时,我觉得课堂上,费尽心思多讲一句不如孩子大声诵读一遍,不过重要的是,在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给孩子应是最有价值的。我们班每个孩子都配有一本《日有所诵》,晨会课时,孩子们会自主诵读,每周也会推荐一首诗,有时,还会让孩子们依着古诗画画。在教学时,我更希望孩子们在读字词句的同时脑海中立即呈现相应的画面,长期如此,孩子的语感自然而成。

迷恋独特的语言风格

刚开始看书很杂,读的是情节、是内容,附带的是知识,红字系列的,知青下乡的,钱钟书、赵树理的、徐志摩的、戴望舒的、董桥的、路遥的、梁凤仪的、霍达的、武侠的、言情的苏联的、希腊的、美国的、英国的,甚至养花养草,种蘑菇焊接的,都是一系列一系列的看。那时,只要一看书,就一头栽进去,非一口气看完不可。直到在文选老师的建议下,买了本《钱钟书全集》,刚开始,没什么兴趣,突然有一天看出了意思,就不可收拾的一小块一小块的磨着看,觉得除了情节,钱先生的语言更是妙趣横生,什么“方鸿渐被喷了一身黑”“鸿渐继续斗鸡”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特别是通感的大量应用“一着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思想线索要打结又松散了。”“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等等,看了一遍又一遍,再接着是他的《猫》《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管锥篇》实在咬不动,但就是喜欢,一点点看,一点点磨着读,读的意味无穷,读的猛然大笑,读的原来如此,只是钱先生的小说大笑背后,都有些许相同的落寞无奈,让我感觉很深的是:《围城》末尾方鸿渐神经麻木的走在街上,无可奈何的睡到,《猫》里面李建侯出走后在火车上的默想都像是一场闹剧后的落寞无奈惶恐,读过韩寒的《三重门》,一看就知道文笔像极了钱先生的,难怪大卖;除了《钱钟书文集》,再就是《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枕边书了,特别是《三国》里的小故事《红楼》里的诗词,真的读了一遍又一遍,值得一提的还有周树人周作人的书,喜欢鲁迅一点点,但更崇尚甚至极力模仿的是他弟弟周作人的文笔,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让我感觉到是一位博学的儒者低调的聊天,平缓平淡,但都藏着深刻的意味,看似简单如白开水,但在静静地细品之后,真觉得意味幽远滋味无穷。

摘抄永远是最高效的精读

因为笨,记忆力不好,对自己有用的或特别喜欢的,通常会抄下来,记得,师范的时候,没钱订阅,就整篇整篇的抄《文学自由谈》上的文章,抄着抄着,竟然也有了想法,写下来给文选老师看,老师让我试着投稿,投是投了,只是杳无音讯、石沉大海。上班了,刚开始摘的是有关教育的名言,其实用处不大,后来摘抄的是薛法根老师的案例和他博客上的博文,《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做一流的教师》、《特级教师案例精读》、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等等                渐渐地,有时听课时听着听着脑海中就浮现了薛老师遇到类似的教学内容时的教学手段与策略。

最想说的时,看书趁年少,初中时背的古文都能间断的零星的记得点,可是上班后背的一些《论语》《诗经》,背着忘着,真的有些无奈,所以,我特别注意让我的学生多背多读,强压着多拾些石子,长达后就是璀璨的宝石。

我希望在学生面前的我就是语文,就是他们喜欢的语文。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因为我,喜欢语文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