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京剧之情韵 抒文化之风采
——艺术核心素养导向下京剧主题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报道
秋日如歌,明丽丰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探究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10月26日上午,教研主题为“品京剧之情韵 抒文化之风采”的江宁区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在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区教研室陈宣宇老师、区音乐学科带头人及来自各个小学的音乐教师。
京剧主题大单元教学实践
本次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为“京韵传情”。第一节课由巫晨璐老师执教了“京韵传情”第一学时,以京剧中的“念”为主线,她执教的课题为《魅力丑角》。她以二年级《灯官报灯名》作为丑角的学习素材之一,巫老师将争得学校“梨园娃娃”京剧社团徽章作为对低年级学生驱动性学习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学生通过多元体验,了解了灯官的念白、身段特点;又通过欣赏京剧《九龙杯》选段,感受了丑角虽然丑,但他幽默风趣的表演深受人民的喜欢。在巫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模仿体验了传统丑角灯官,还在真实情境中创编了现代花灯的灯名,并以小组的形式展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节课,巫老师不断激发学生对丑角这一行当的了解和兴趣,并在艺术实践中让学生明白丑角的独特魅力。她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综合性,也培养了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第二节课由王维老师执教了大单元“京韵传情”第二学时,以京剧中的“唱”为主线,她执教的内容是四年级《隆里格隆》。整节课,她和京剧社团小演员成为互助互补的表演,创设了和小演员共同表演节目的真实情境。在挑战阶段性“小任务”学习驱动中,学生不断完成了对京剧声腔、身段,以及合唱的学习。王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关注学生对演唱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
第三节课,汤雅铭老师带来“京韵传情”第三学时,以“韵”为主线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她以五年级《京调》一课作为感受京韵的学习素材,在项目式学习单“京剧知多少”的探究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和探究查阅的方式,拉开了教学的序幕。通过对传统戏曲《苏三起解》的赏析,了解了京剧中一板一眼及西皮流水唱腔的特点。在欣赏中,汤老师关注高年级的多元听赏体验,将京剧唱腔、身段表演及竖笛演奏贯穿听赏学习中,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听赏体验的直观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京剧主题大单元教学讲座
三节课后,巫晨璐老师为大家做了主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分享。巫老师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首先阐述了开展大单元教学背景,并分享了怎样提炼大单元的大观念;接着,巫老师结合本次三节课设计的过程,分享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她认为当大单元教学主题明确后,需要对学时进行统整规划,体现大单元的结构化,学习内容需要遵循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的理念。同时,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把握核心,突出重点,要区别传统教学的就一课学一课,而应改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除此之外,巫老师还认为大单元教学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时之间的互补,体现知识结构化和延续性。
总结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活动的最后,江宁区教研员陈宣宇老师对今天的三节课和讲座做了点评。她首先对百家湖小学音乐团队对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表示了肯定,也对今天授课的三位老师给予表扬,陈老师觉得三位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课堂氛围的渲染,以及个人扎实的基本功,很好的展现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其次,陈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评价,她认为今天的三节课不仅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和项目化特点,老师们还灵活运用教材,体现知识了知识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三节课既是完整的一个单元又相互独立。陈老师以“从大概念出发,重构教材内容目标”、“从突出课程结构化出发,强化教学的实践性”、“从音乐活动出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三点展开评价,她希望老师们能继续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单元教学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江宁小教音乐人定将脚踏实地,立足核心素养,践行大单元教学,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