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百家湖小学!

薪火相传——一(14)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主题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儿童文化>>阅览文章

薪火相传——一(14)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9/3/19 11:02:38 作者:班主任 点击:1643次

薪火相传——二十四节气之“惊蛰”主题活动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3月10日,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一(14)班的小朋友们,也去南京江宁“杏花村”参与了“惊蛰”节气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循四时之变,应万物之势,承传统文化,乐自然童年。

 图片o1_副本.png

动前,我们熟读了《二十四节气歌》,还在日历上找出“惊蛰”这个节气在哪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沉睡一冬的万物都苏醒了,孩子们也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在活动开展中,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惊蛰节气的文化习俗,学习了很多关于惊蛰的谚语、诗词。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品味着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

 


活动:暖场游戏


1.知识竞答

主持人,讲述了有关“惊蛰”的小故事,还进行了知识竞答等小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节气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例如“惊蛰吃梨”是因为,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感冒咳嗽。而梨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再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传统文化习俗里有许多丰富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传统文化。

 

2.找一找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惊蛰,天气继续回暖,地温升高,也就是东北所说的冻人不冻水的时期。地温的回升,使冬眠的小动物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就开始从冬眠状态复苏惊蛰,就是把蛰伏的小动物唤醒的意思。

孩子们在草地上、花丛里,寻找已经出来活动的小虫子、小动物,亲身体验“惊蛰打雷醒百虫”之说。

   

 


活动:喂小动物

 

 

 

 

融融春光,万物长,四处亲近自然,亲近小动物,孩子们脸上充满了喜悦和笑容。在喂食小动物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随着活动的继续推进,孩子们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洗礼。

 

 


活动三:亲手栽种“心愿”树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孩子们亲自动手,挖坑、培土、栽树、浇水……感受“春耕”的忙碌和重要。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啊!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活动总结

惊蛰,是耕地播种的时节,是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通过此次活动,告诉孩子们春天到,是时候种下希望的种子,是时候用努力去浇灌梦想了,我们要与万物一起,努力生长,做更好的自己。

 

   图片1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