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
——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朱亚梅
11月11日上午,非常有幸地来到南京市同仁小学参加小学数学教研活动。通过上午的观摩和研讨,的确“不虚此行”!
第一节观摩课是由来自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市学科带头人李兴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李老师以她娴熟的教学技巧、亲切言语对话、细节的得当处理深深地征服了我的心。
课前李老师通过简单交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上课初通过猜谜语游戏引导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李老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始终遵循这样的原则,让孩子们自己理解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而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贯穿于课堂的每一句“谢谢你”“谁愿意试一试”“你真棒”等等,让我觉得都非常地真诚。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李老师都会由衷地谢谢他们。确实是这样,你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学生给了你一个非常满意的答案,难道我们不该谢谢他们睿智的思考和回答的勇气吗?
在最后总结的环节,从条件出发思想的策略,每两个条件就能得到一个结论,依次往下类推……将条件作为阶梯,一步一步往下走,就能找到最终的答案。教师扮演的不也是阶梯的角色吗?我们只是为学生铺路,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解决所有问题。
面对李老师游刃有余地课堂教学,已然不觉得它是一堂数学课,而是对数学艺术的欣赏,越品越有味!
紧接着观摩的是由同仁小学优秀青年教师马丽丽老师执教的《小数乘小数》,用三句话总结这节课就是:真问题、真课堂、真大胆!在教学中马老师注重让学生自己列式,自己写出计算过程。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探讨出算法,老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最后马老师让学生用今天的算法来解释之前学习的小数乘整数。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用新知识解释旧问题,学以致用。回顾整节课,学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研究、探讨,打破了以往所谓的“讲完了就必须得多练,学生才能掌握”的常规,确实,学生只要掌握了方法,什么题目不会做呢?而马老师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通过上午的学习我更加懂得: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孩子的,但归根结底是孩子的。新课改全面开花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敢迈出一小步,那么,往前一步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