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台湾的教育现状有感
百家湖小学 王连连
今天,我有幸参加“台湾教育的现状及研究特点”的讲座,来自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的专家给我介绍了台湾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台湾的教育有着自身的特色,与祖国大陆的教育相比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给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务实人性的办学理念
台湾的学校虽然必须按照台湾《国民教育法》和《台湾课程标准总纲》设置课程,但台湾国民教育学校是实行校董事会监管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校董事会聘任,而非政府任命。教育以人本为宗旨,以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健全国民为目的,所以,每所学校都确立了人性化的、明确具体务实的办学理念。
2.浓厚细腻的校园文化
台湾学校校园虽然并不气派豪华,但每一所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各校都有荣誉陈列室,甚至校史室。校园内的走廊、墙壁都在说话,走廊上鲜花怒放,墙壁上书画、标语内容丰富,布置有序,到处都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的场所。
3.措施有力的因材施教
为了让那些因身心有所障碍而在学习上暂时处于 “困难 ”状态的学生能够有所发展,各个学校普遍都开办 “资源班 ”。所谓资源班是指在普通班学科学习中比较吃力的学生,学校为其单独组织教学的班级。资源班的学生也是普通班的成员,仅仅是在普通班的某个学科学习跟不上,教师为其单独开展教学。每个资源班一般只有三、五个学生,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待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后,自己认为已经能跟上普通班的学习,又可以回到原来的普通班上课。资源班的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发展档案材料,考试时用的是与普通班不同的试卷。孩子通过这
种真正意义上的 “因材施教 ”学习,同样能取得成功。
4.落实到位的素质教育
台湾确立了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提倡教师快乐地教学,学生高兴地学习。国民教育课程的实施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的理念,学校除了开齐上足 “课程标准总纲 ”规定的课程外,地方课程、本课程也落实到位。地方、校本课程不但有教材、教学参考书,还有音像等辅助材料。
5.家长参与校务管理
家长参与校务管理是台湾国民教育的一大亮点。每所国民教育学校都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年选举一次,会长连任不能超过两届,历届会长列入学校史册。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的关系不是临时的、间断的、纯经济的关系,而是长久的、连续的教育教学。
当然,与大陆相比,台湾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台湾教师没有评聘职称制度,他们的工资待遇只与学历和资历挂钩。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略显不足,教师任职后培训和管理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够。台湾没有独立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机构,教师培训和教研多数由学校自主安排,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缺少行政部门的引领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如何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两岸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着家长 “望子成龙 ”
“出类拔萃 ”的高期望和就业压力,台湾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样较重,升学竞争特别是上名校好学校的竞争同大陆一样十分激烈,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类校外学习机构节假日补课很甚。
由于两岸制度不同,价值观不同,两岸的教育理念也有所区别。两岸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改革各有特色,很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必要,加强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