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探究方案
预习时间: 年 月 日
准 备 性 学 习 |
知 识 准 备 |
1、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求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取整厘米数) |
预 习 提 示 |
1、下面每组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比较的? (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
把平行四边形通过( )、( )、( )转化成( ) 我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转化后的长方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 )等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 ), 平行四边形的( )等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 ),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3、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
针 对 性 学 习 |
我 的 尝 试 |
1、尝试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写在书上) |
我 的 疑 问 |
| |
延 展 性 学 习 |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如果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10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基础文案
教材 |
国标本五下P12-14 |
主备者 |
张勇 |
根据探究方案案调整情况 | |||
复备者 |
|
复备时间 |
|
上课时间 |
| ||
课题 |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 ||||||
教学目标提示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
重点难点 提示 |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 ||||||
教学素材 | |||||||
一、准备性学习 1、交流知识准备1: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互相平行的底,在这两组底之间可以作无数条长度相等的高。 2、交流知识准备2:长方形的面积用长×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出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设计意图:知识准备1是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应的底和高。知识准备2是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它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生长点,是认知前提,是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 3、修正预习稿准备性学习部分,思考一下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准备交流“我的疑问” 预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二、针对性学习 1、交流预习提示1:你是怎么比较每组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生汇报第一组: 小结: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通过剪、移、拼把左图经过转化,得到与右图面积相等的图形。(出示:剪、移、拼) 指生汇报第二组:为什么没有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因为有半格,数格子不方便,转化就显得更为简捷。) 小结:把不熟悉的图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出示:转化)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利用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转化,为后续学习做了方法上的准备。) 2、教学例2: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出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贴图) 动手操作,指生汇报。 讨论:刚才大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剪开的?(红笔画出)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转化时,不仅是引导学生转化图形还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以后的图形转化起了一个导航的作用。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流预习提示2: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出示操作要求: 1.小组成员每人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向组长汇报,组长记录结果。 2.操作完成后,说说你的发现? (2)指生汇报转化过程,完成表格填写。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得来的? (3)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你发现了什么? (4)明确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推导方法: 把平行四边形通过( )、( )、( )转化成( ), 转化后的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 )。 转化后的长方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 转化后的长方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5)修正预习提示2。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自己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公式的推导,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 -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教师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4、交流预习提示3:如果用大写的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小写的a和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修正预习提示3。提醒学生注意字母大小写。 5、核对我的尝试答案。有错误的订正。 (设计意图:我的尝试是基本练习,学生可能是处于模仿状态,机械应用公式,教师只需核对答案即可,核对完后出示练习二中第3和4两题的整合练习,既可以考察孩子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有效教学。) 巩固练习: 1、回到知识准备: 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量出底和高。 学生测量算面积。强调对应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回到知识准备,学生可以分别选择相对应的底和高,量出长度,算出面积,再通过判断强化什么是对应。这样的设计不仅改变了练习二中第2题的单一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2、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完全不一样,为什么面积相等呢? 生:底和高相等,面积就会相等。 (设计意图:比较知识准备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为什么会相等?再添加另一个形状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仍然相等。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底和高相等,所以面积相等。自然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又和什么有关呢?) 教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比较表格中四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及它们的面积,有什么想说的? 通过比较1号和2号发现:底不变,高变化了,面积就会变化。 通过比较1号和3号发现:高不变,底变化了,面积就会变化。 通过比较3号和4号发现:虽然底和高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底和高的乘积是一样的,所以面积相等。 师:你还能说出面积是4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意图:让生明确:1、底不变,高变化,面积会相应的变化;2、高不变,底变化,面积也会相应的变化。3、底和高都变化了,但是底和高的乘积不变,面积相等。通过让生说出面积是4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也是更好的整合了练习二的第1题。明确: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三、延展性学习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如果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10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分两个层次教学,第一个层次课内解决: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因为高变小了。第二个层次课外延伸:如果以长为底,高一定小于7厘米,现在高是10厘米,所以不可能以12厘米为底的。那又是以什么为底的呢?) | |||||||
板 书 设 计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转化 长方形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 × 高 | ||||||
教后小记 |
|